商朝王族的起源一直是历史学者争议的话题,关于这一点存在着河南说、山东说、陕西说、山西说、安徽说、河北说、东北说等多种不同的观点。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,许多理论逐渐被淘汰,今天仍然占据主流的是河北说和东北说。目前,考古发现的早期商朝遗址主要位于河北地区,这为河北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。那么,为什么我提到商朝的源头可能位于东北呢?其实,这是一个迁徙过程。商人最初在东北地区繁衍生息,随着夏朝的崛起,他们迁移至河北,并最终联合东夷部族推翻了夏朝。接下来,本文将探讨商朝与东北的关联上海的股票配资,及其迁徙过程中的证据和线索。
商朝的祖先原本是游牧民族,活动范围主要涵盖了辽河流域及燕山一带。究竟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呢?首先,可以从民族起源的神话故事入手进行分析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提到:“殷契,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,为帝喾次妃。三人行浴,见玄鸟堕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。”这段记载表明,商朝的祖先有着鸟生的传说。因此,商朝将鸟视为图腾,最终演变成了凤凰形象。而这一类以鸟为象征的民族起源神话,在东北的肃慎、扶余、高句丽及女真等民族中都有类似的传说。《高丽太王碑》记载了高句丽的起源:“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,出自北夫馀,天帝之子,母河伯女郎。剖卵降世,生而有圣德。”满洲的起源传说也类似,三仙女沐浴,吞食神鸟带来的朱果而怀孕,生下了满洲的始祖布库里雍顺。这些神话传说与商朝的起源相似,提示我们,商朝的祖先与东北地区的其他民族有着深厚的渊源。
展开剩余81%在史料中提到的商朝祖先契的出生地,《荀子·成相篇》记录:“契玄王,生昭明,居于砥石,迁于商。”而《世本·居篇》也写道:“契居亳,昭明居砥石。”这表明契出生在砥石,而砥石古代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的辽河上游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明确指出:“辽出砥石”,即辽河的源头就在砥石山。由此可以看出,商朝的始祖确实来自东北辽河流域,这一地区还曾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。
那么,红山文化与商朝是否有直接关系呢?红山文化的考古遗址中,出土了大量的玉器。初期这些玉器曾被误认为是商代的遗物。辽宁师范大学的田广林教授表示:“红山古玉与商代玉器在雕刻手法和造型风格等方面,存在着许多惊人的一致性。”这表明,红山文化的确与商朝存在一定的文化联系。尽管如此,通过DNA检测得知,红山文化的居民单倍群主要是N型,其次是C和O型,而商朝的民族则主要以C单倍群为主。因此,红山文化的影响虽存在,但不能完全证明商朝的祖先就来自红山文化。
在文化习俗方面,殷墟遗址中出土的男子发型多为变辫发,这一发型传统主要流行于东北的民族,除了女真、满族之外,扶余、高句丽、契丹、蒙古等民族都有类似的发型。商朝的祖先显然受到这些东北游牧文化的影响。
商朝的祖先并非以农业为主,而是以牧业为生。史书记载,商朝的祖先驯服了牛和马,并发明了车辆,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行为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“帝相十五年,商侯相土作乘马,遂迁于商丘。”这表明商朝早期就有了马车和牧业经济。《世本·作篇》也提到:“相士作乘马,亥作服牛”,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驯养牛和马,用于运输。郭沫若指出,“相土作乘马,王亥作服牛”指的就是驯养牛马作为交通工具。商朝的祖先将马车引入中原,可能是游牧民族将这一技术带入了中原地区。
商朝人民与周围部族频繁进行贸易,尤其是在夏朝时期。传说中,商朝先王王亥带着大量的牛羊到华北平原与有易氏部族进行交易,但因冲突有易氏杀害了王亥并夺取了商人的财产。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复仇,将牛羊抢回。商朝早期的确以游牧经济为主,而这种大规模的牛羊养殖与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,农耕民族的财富积累通常不依赖于畜牧业。正因如此,商朝早期的“商人”被称为善于经商的人,这也反映了游牧民族对商业和资源交换的需求,而农耕社会的自给自足文化则较少涉及商业。
随着商朝南下中原,他们通过赠送大量牛羊来与东夷部族结盟,最终推翻了夏朝,建立了商朝。商汤就是利用这一手段,用牛羊拉拢葛伯部族,并在葛伯不祭祀时,借机发起攻击,摧毁了葛国。商朝建立后,他们开始开辟多个牧场,其中最北的牧场甚至延伸至今天的辽宁,最西到陕西,最东则覆盖山东。这些牧场是商朝经济的基础,也反映了他们游牧的文化特色。商朝的官员负责管理这些牧场,称为“牧”或“亚”,这一称呼后来演变成了分封制度中的“诸侯”。
商朝的国君非常重视打猎,尤其是在东北游牧民族中,打猎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军事训练的一种方式。与农耕社会的君主偏好亲自耕作不同,商朝的君主多次亲自参与狩猎活动,保持尚武的风尚。这也反映了商朝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,重视军事力量和武装训练。
此外,商朝也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奴隶制社会之一。奴隶制的兴起通常伴随着一族征服外族,而商朝的奴隶制规模庞大,手段残酷,史料中提到的祭祀坑中多为战俘和土著居民。商朝的奴隶制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征服异族并将其奴役的特点。相比之下,周朝建立后,农耕文化逐渐成为主流,奴隶制的规模迅速缩小。
商朝早期处于迁徙状态,《尚书正义》记载商朝国君“契至成汤,十四世凡八迁国都者”,这表明商朝的建立者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牧场。在迁都的过程中,商朝不断地适应农耕社会的规则,并逐步走向定居。尽管如此,商朝的迁徙不仅仅是农业社会的轮流耕作式迁移,而是与游牧文化密切相关。
商朝的灭亡后,商朝人民的去向也成为了一个谜。根据历史记载,部分商朝遗民留在了中原,融入了周朝的统治,其中以宋国为代表。而一些商朝人则迁回东北,箕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。周武王为了防止商朝的复兴,将召公分封于燕地,扼守辽西走廊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商朝文化和遗民渐渐融入了周朝的社会结构,直至完全消失。
商朝人不仅在中原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,他们与东北的民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从基因学的角度来看,东北的东胡系和肃慎系民族与商朝有着共同的祖先。可以推测,商朝人和这些民族之间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。
综上所述,商朝的起源
发布于:天津市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