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链接看前篇:上海的股票配资
(一)
历览各大野战军纵队司令员,绝大部分将领,都有鲜明的个人身份标识,一提起某人,哪怕不知道是哪个纵队的,至少知道他是纵队司令员。
著名的像胡子、疯子、老虎、旋风之类就不说了,名头一般的,比如贺炳炎、彭绍辉、秦基伟、王新亭、成钧、韦国清、吴克华、贺晋年等,都知道是干啥的,与纵队番号对不对得上倒无所谓。
但华北各纵司令,颇有几位,说起人名茫然不知何许人也,比如今天的主角。冀晋纵队司令员,赵尔陆。
一、晋察冀悲壮断臂
前面系列文章,讲的是晋察冀第一野战军的4个纵队。从本篇开始,介绍晋察冀第二野战军的纵队情况。
第二野战军起初有5个纵队。杨得志1纵,辖1、2、3旅。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,后来纵队政委苏振华把部队带走,以及绝大部分干部,只留下杨得志和若干军事干部。
黄永胜热辽纵队,辖22、27、30旅和炮兵混成旅(1946年4月整编改为炮兵团)。
詹才芳冀东纵队,辖12、13、14旅。
赵尔陆冀晋纵队,辖1、2、3旅。
黄寿发冀中纵队,辖1、2旅。
笔者最早概括的一个现象,聂荣臻手下的9个纵队司令,消失了5个,前述郭天民、刘道生、陈正湘,第二野战军出走的是黄永胜、詹才芳。
黄詹二位出走的过程较有戏剧性,鉴于他们的情况在前作东北纵队司令系列中已讲,这里只补充讲一下自1945年10月到1947年4月的情况。
黄永胜在1945年9月率陕甘宁教导2旅部分部队,开向冀热辽军区,目的是夺占东北。途经张家口时,黄永胜去拜见了晋察冀军区老首长聂总,聂总打算把教2旅留下来,包括黄永胜。
教导2旅的前身一部分是晋察冀军区机动旅(又称野战旅),1944年3月赴延安作为警卫部队,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2旅。进军东北时,教2旅1团和教1旅2团合编为新的教2旅,这个1团就是当年杨成武麾下一分区1团,红一军团最核心的部队,黄永胜也长期在聂总手下作战,聂总这一要求无可厚非。
不过中央的命令是抢占东北,黄永胜更想去东北找林总,就没答应,驳了聂总的面子。谁知刚到热河,由于热辽一带国军力量强大,中央转命黄永胜旅留在晋察冀军区,这一弄好不尴尬。
1946年一整年,晋察冀军区作战都没有取得像样的胜利,10月张家口失陷后,冀热辽军区与晋察冀军区主体部分割裂开,聂总建议中央把冀热辽划归东北军区。黄永胜、詹才芳和刘道生便随之到东北了。连带老一团(团长丁盛)也划到东北去了。
这3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在东北大有建树。之所以造成这一局面,根本原因还是晋察冀部队作战失利。黄永胜传中提到,黄对军区部队分散作战颇有看法,希望打集中的歼灭战,但各个军区没有协同,基本都划区作战。是以虽有程子华坐镇,热辽纵队与国军13军苦战,基本没占到便宜。
时任13军军长石觉后来逃到台湾后,回忆热河作战,洋洋得意地说打的共军东逃西窜,虽有夸张,也基本属实,乃是晋察冀历史上不堪之一页。
二、赵尔陆其人
赵尔陆与郭天民、陈正湘、杨成武等人不同,自红军时代就不是指挥作战的一线部队主官,一直在后勤供给领域,早年担任过红一军团供给部长,长征到陕北的全程一直都是操持吃喝拉撒的大管家。
革命工作无高低,但对红军干部来说,个个都希望到一线直接杀敌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态。所以当1936年12月抗大毕业,赵尔陆再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时,多少有点情绪,一直没有赴任。毛主席亲自谈话问他:“是你自己领命呢,还是我下命令呢?”赵尔陆这才不情愿地去了。
全面抗战爆发八路军成军,赵尔陆又成了供给部长。
作为一名参加过南昌起义、湘南起义的老资格,属实有点屈才,也属实给赵尔陆的人生之路定偏了方向。当然,偏不一定是错,偏门领域做精了也是人才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将军嘛。
聂帅建立晋察冀军区,分立四个二级军区,赵尔陆担任二分区司令员兼政委,翌年郭天民担任二分区司令员,赵尔陆专任政委之职,又离开指挥作战的主要岗位。1944年9月,赵尔陆出任冀晋军区司令员,王平任政委。
赵尔陆的官方传记,似乎也是为了弥补一下他没有打过多少仗的遗憾,在抗战最后一年贴心地记载了一次所谓的“雁北战役”。这场“战役”是真实存在的,发生于1945年5月至7月,但名称有些夸大。在我军军史语境里,战役是指两个军以上单位参加的战斗,最好还要具有一定规模。
雁北战役参战部队是冀晋军区,大约相当于军一级,共6个主力团和6个县大队参加,规模有限。打了53天,要说声势也挺唬人,但一看战果,笔者忍不住笑了。
歼灭日伪军1066人,缴获轻重机枪16挺,长短枪320余支,粮食87.5万公斤,攻克和逼退日伪军据点40余个,解放村镇783个,扩大解放区面积5700余平方公里。
看起来有整有零,数字翔实,糊弄一下不懂历史的普通观众可能没问题。但对稍具历史和军事常识的人,就能看出其中的门道。
歼灭人数极少,缴获枪支弹药极少,说明战斗强度很低。但占领面积不小,5700平方公里(约相当于7、80公里方圆,一个较大的县。现河北县域面积第二大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就是5739平方公里)。
实质上就是驱逐了日伪军,几近于传檄而定。
不是说赵上将不会打仗硬夸功劳,而是这段史料的记录者和赵上将传记的编著者,出现了不大不小的失误。
未完待续。
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